程序交付经理的职责定义

仅陈述程序交付经理这一新角色的愿景还不够,我们还需要清晰定义其职责。庆幸有互联网这个开放的平台,我们能找到业界共享的经验。为此,我们重点参考了招聘平台上的 “程序经理” “版本经理” “交付经理” 和 “敏捷教练” 等多维角色的职责定义,更重要的是,基于自身业务的现状以及诉求,最终拟定了 “程序交付经理” 的职责定义。

拟定的 “程序交付经理” 职责如下。

  • 角色宗旨:专注于价值的高效流动和快速高质量交付。

  • 角色权益:虚拟管理职能,全员为平等对话关系,作为高效团队协同共建的主要牵头人。

  • 角色关键词:流程质量、高效交付、价值驱动、风险防控、知识传播。

流程质量

流程质量旨在通过相关思路导向和措施,推动建设全流程质量能力,提升全流程交付质量,具体思路导向和措施如下。

  • 推进研测流程和关联产品流程的标准化交付,减少低品质过程交付传递。 产研测经过沟通,制定需求文档交付规范,体现原始性需求到产品侧的转化过渡,逻辑性内容含流程图说明。建立评审机制,包括发现严重问题多于N例后触发打回机制、限定评审次数、考核复盘研测阶段需求问题、引导并约束产品侧交付质量。双月输出正向和反向产品交付案例,复盘讨论或提供绩效考核的客观建议。质量考核增加对容易发现的缺陷即低级缺陷的考核,强化当前的质量考核标准,以低级缺陷作为研发阶段是否有效自测的衡量标准,大中小版本对低级缺陷数量进行红线界定,减少出现低级问题。建设质量文化引导,对高品质交付的成员进行榜样激励。

  • 制定交付下游的准入基线、研测计划的变更准入。 制定产研与研测两个衔接过程的准入基线清单,减少低品质产物交付传递。建立透明的研测计划公开制度,促使更有效评估编排整体任务。

  • 监控执行过程,对低品质交付进行打回,促进端到端的责任制履行。 基于交付规范和基线清单进行有效拒绝和引导。

  • 控制注水紧急需求插入,减少紧急任务,制定上线发布的约束准则。 紧急需求为业务类需求或优化修复类需求,业务演进类需求不纳入紧急需求。实现紧急原因的透明同步,便于更加有效地安排调整任务,实现更快赢利或提升运营效率效果。特殊标识紧急需求,对紧急需求的后续使用情况(频次、对增收或效率提升的价值)进行阶段性统计,对紧急需求进行排名。现网是质量的生命线,越是紧急的版本引入缺陷和线上风险的程度就越大。版本必须经过有效的测试,在风险完全可控的情况下,才能进行发布上线。未经充分测试验证即要求上线的,上线风险责任由要求者全权负责。

高效交付

高效交付旨在通过相关思路导向和措施,深度参与研测流程体系的建设和优化,推进高效交付,具体思路导向和措施如下。

  • 建立合适的业务迭代模式,制定有效的任务安排跟踪机制,保证业务价值快速交付。 尝试业界成熟的敏捷补充方案,通过可视化的实际白板面板实现端到端的流程改进,看到价值端到端的流动过程,以问题突出、难度大的方向作为试点,尝试改良效果。

  • 发掘并提炼内外部优秀实践并在组织内传播、分享,结合项目自身需要,尝试改进落地。 发掘内外部优秀实践并传播分享,提炼核心思路,尝试优化并补充我方能力,每季度至少1次。

  • 推动建立高效的信息共享沟通同步机制,优化产研测信息不对称的问题,打破信息共享隔阂。 通过6.2.1节第一项和6.2.2节第一项措施增强产研测三方的有效互动,通过信息透明化和过程质量文化引导,减少产研测信息不对称的问题。对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引入的问题及时复盘,持续改进。

  • 对研测过程和结果进行审视,督导上下游实现需求转化价值产出,对项目流程运转问题进行查缺补漏。 通过线上线下面板和实际的产品接触等多渠道途径,审视并识别暴露出的过程问题,实现持续引导。

价值驱动

价值驱动旨在通过相关思路导向和措施,推进价值驱动交付,以价值为导向,提升研测团队的工作认同感和内驱力,具体思路导向和措施如下。

  • 产品需求转化为开发任务前,推进需求价值数据化,通过价值传递,提升下游工作认同感。 需求价值数据化作为产品需求转化为开发任务的必要准入条件之一,以价值(当前价值和未来可期价值)进一步优化任务排期。

  • 周期性收集线上需求的实际价值产出和使用效果反馈,同步研测团队。 对重点需求、研发投入较多的任务、研发处理的紧急任务进行实际价值产出和使用效果的收集,把价值效果同步给产研测团队,形成必要的分析报告,进一步优化需求任务。

  • 针对数据分析所暴露的问题进行复盘,协同产品侧优化后续需求准入。 对价值产出预期和实际结果差异比较大的需求进行重点分析,对问题案例进行梳理和复盘,持续改进。

  • 阶段性组织运营、产品、技术对业务演进、产品规划进行复盘和总结,形成客观务实的执行方案。 实现需求的闭环管理,通过运营、产品、技术三方对季度演进内容进行复盘,通过复盘优化引导后续工作。

风险防控

风险防控旨在通过相关思路导向和措施,推动全员建立风险识别防控责任意识,减少风险点引入,具体思路导向和措施如下。

  • 推动项目研测流程的质量、进度风险管控,推动关键问题的闭环解决。 进一步控制研测流程质量,通过面板晨会及时有效地同步进度风险,由产品经理和研发、测试组长商讨控制安排进度;切忌不参与过程控制,只参与结果催促。

  • 推进同步相关重要产品的演进进度,实现信息可视化、透明化,缓解进度风险。 通过必要的可视化、透明化,让参与者和关注者都能关注进度,并根据进度来适当调整部分工作的优先级,实现“束水攻沙”,快速流动;将并行任务控制在合理水平。

  • 站在全局业务角度,评估已有重大设计实现可能存在的关联边界影响,识别防控风险。 研发组长和测试组长需要以更高更宽广的视角,审视重大设计实现可能存在的关联边界影响,对重大联动实现的设计方案组织有效评审和信息完整同步。

  • 人人都是风险的识别者和防控者,有效激发技术成员的风险防控意识。 要有需求的主人翁意识,换位思考,保障业务价值的有效实现。

知识传播

知识传播旨在通过相关思路导向和措施,推进业务知识的传播,促使技术团队的业务视角更宽广更完整,助力业务演进,具体思路导向和措施如下。

  • 建设并维护业务知识体系,提供技术人员了解所需业务点的窗口平台。 整合培训材料,扩充业务知识宽度。

  • 培养内部业务专家,兼任咨询师、培训者、促进者、建议者职能。 各方向测试或研发负责人兼任所在方向的业务专家,能够站在全局高度协同产品助力业务演进。

  • 建立业务知识能力的阶段性考核制度,以考核来树立榜样引导。 不同方向的研测成员根据所接触的范围需要,对自身方向的整体内容、紧密关联方向有不同的要求,通过测试量化掌握效果。